top of page
作家相片賴予亭

雜燴的生活交織出屬於我的戲

我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—向左走向右走,來自幾米的繪本。抱持著重溫感動的期待,高一那年寒假我買下向左走向右走的音樂劇,那天在台北的城市舞台,我第一次為劇場的力量啞口無言,從演員的台詞、走位、服裝,到舞台設計、音樂伴奏、海報文宣、行政管理…。我喜歡和人合作,我認為人在和他人相處的過程中,才逐漸形成自我。但在崇尚功利主義的社會中,一群人攜手完成夢想,彌足珍貴,劇場就像沙漠中的一塊綠地,聚集著一群瘋子,願意花費無數的青春,只為製作一齣可能不小但也不大的戲,我為此深深著迷;我也漸漸發現,自己學習的藝術—美術、音樂、文學,都是戲劇中重要元素,如果說戲劇就像是一片海洋,他們彷彿終將流入大海的涓涓溪流。因此戲劇對我而言,是創作思想的集合點



Stream.1十年的美術班—藝術擁有溫暖人心的力量。


從國小到高中十年的美術班,學習的面向,從技術一步步到構思作品的概念。在掏出自我的創作過程中,我以為自己在治癒自我,我也發現我的經驗對某些人感同身受,而我能透過美術的轉換,說出我們的經驗,同時也讓觀眾的心情得到安慰,我很喜歡這樣的力量。戲劇同樣也是一種語言轉換的方式,並且更加直接,因為相較於美術,戲劇更加生活化、人性化,更明白地演釋了我們的心情,我想要更靠近那溫暖人心的力量。


在美術班無數次的辦展覽過程中,我一次又一次的體認到面對n種不同的藝術眼光,想要獲得所有人的認可很難,想要整合所有人的意見又是難上加難。但因為我認為和合作,比起自己一個人埋頭苦幹,更有意思也有意義,於是,思索如何傾聽每個人的需求、如何整合所有人的意見、如何找到堅持與妥協的平衡點,成為我一路以來追求的目標


Steam.2彈鋼琴的十年—音符能最真實的貼合每一次的呼吸。


我從小學開始學鋼琴,一開始練習鋼琴總要想著下一個音是什麼,但一旦開始熟悉曲子,彈琴就成為本能一般的事。接著我開始揣摩每個音符的心情,在腦海中建構出想像,逐漸地只要聽見音樂,心中就會泛起漣漪,不論是自己演奏或是聆聽一首曲子,心情都會隨之高潮迭起。我在劇場看了不少戲,但從沒有一齣戲是完全安靜無聲的,因為音樂能夠營造氣氛,讓人更容易進入劇情的想像,每一個音符都牽動著觀眾的每一拍心跳聲。因此學習音樂的經驗,我自認為擁有比別人對聲音更敏銳的直覺,可以由畫面衍生配樂,由樂音想像畫面。


Stream.3語言藝術研究社—帶我看得更高、更遠。


高中時,我參加學校的辯論社,在台大也繼續參與健言社的討論。


辯論社教我的不只是如何在台上侃侃而談,我得到最大的改變在於看待事情的角度。從高一起我總共參與過二十個盃賽,討論過三、四十種辯題,舉凡死刑的存廢到熱門的實價課稅,讓我在準備辯題的過程中建立起在台上對答如流的能力,也啟發了我對於人和群體、社會連結不一樣的想法,為我鋪設了豐富的社會知識和人文素養


Stream.4多元發展—挑戰是生活的動力來源。


我喜歡挑戰自己,因為我相信只要走在正確的路上,就有希望化不可能為可能。在師大附中美術班,除了始終保持班上的第一名,我也渴望更加亮麗充實的生活,參加語文競賽、體育競賽、領導班級活動。大學時期加入系籃、當選系學會副會長…,上下學期修習共五十學分。雖然堆積如山的事務偶爾讓人喘不過氣來,自己也試圖做出取捨,同時我卻享受著忙碌的過程、充實的生活,秉持著「現在不做以後會後悔」的精神,對我來說,能把事情盡力做到最好的態度,本身就是意義


於是,在唸了一年的生傳系後,我想拾回我的初衷,也算是給自己一個挑戰,拾起藝術、投奔戲劇的懷抱。


The ocean.0我與戲劇—遇見創作思想的集合點。


戲劇如同一片海洋,依舊需要雨水的滋潤,才會生機盎然。雖然我和戲劇有無數的交錯,但正面面對戲劇,卻是一個全新的起點。


Raindrop.1看戲—劇場能夠將一群毫無關係的人聚集,為了單純而哭泣。


看過無數場戲,聽過許多關於戲劇的演講,這一年也修過戲劇系的三門課,開闊了我對戲劇製作的視野,也讓我肯定地選擇提出申請。


其中,野火劇團的收信快樂,配合劇本的單純用推倒的椅子、沙坑象徵一段錯過的緣份,讓我嘗試思考劇場中能存在的意象。北藝大的春季公演—我們的小鎮,我再次為演員的肢體表情深深感動。對比政大傳院劇場自創劇本—我妹妹,內容平凡但卻更貼近人心,我想探索在藝術創作中,究竟應該以大眾口味最為導向,還是應該自我實現。台大戲劇系大一製作—玻璃動物園,故事雖不完整,但每個演員的精湛表演已足夠牽引觀眾的情緒。台北藝穗節的LOVE,由台大畢業生所演出,演出地點在西門町的酒吧,北藝大的秋季公演—此時此刻,觀眾席就是整個舞台,而舞台的每個角落都在進行著不同的故事。藉由觀賞演出,擴大我對劇場的想像。


Raindrop.2演戲/排戲—For my part I know nothing with any certainty, but the sight of the stars makes me dream—Vincent Van Gogh


Raindrop.2-1美術班組展—哈洛˙伊費克特

高二下學期的組展,由美術班總共十位同學齊心策劃,以心理學中Halo Effect—暈輪效應,作為展覽的主題—藝術觀賞者在觀賞作品的過程,都不經意投射了自己的主觀想法做出詮釋。並由我負責編導一齣切合暈輪效應的戲劇表演。

我認為這次組展,是我長久下來經驗累積的成果,我寫了兩份劇本,並給了自己三項挑戰:

第ㄧ,在其中一場戲—暈輪效應中,由於人員缺乏,我要一個人扮演三個角色。

第二,我想寫一份沒有台詞的劇本—I & ME。

第三,我想打破黑盒子的概念,直接在美術展覽的展場中演戲

如何呈現一份沒有台詞的劇本?我也嘗試在戲劇中加入舞蹈動作、隱形的道具、音樂的配合、旁白的提示來完整呈現我想表達的故事。如何在展場中避開人潮、作品表演?我規劃了和觀眾互動的舞台,讓表演者和觀眾近距離的面對彼此


Raindrop.2-2美術班畢業展—嗶嗶糖

去年五月,在同學的鼓勵下,我拋下指考投身畢業展的戲劇編導。這場戲是對高中三年的回顧,故事主軸為四個朋友間、感情的交錯與互動,分為三幕—兒時、中學時、高中畢業十年後,舞台、場景、對白都由我們自由發想;整部戲由對嗶嗶糖的觀感的改變推演,搭配角色的服裝:由兒時鮮豔的衣服、高中制服到長大後的一身白衣,似褪色的青春,但故事的最後兒時的角色與長大後的自己相遇,為自己找回初衷。

回頭來看當初的影片,這並不是一齣多成熟的戲劇,我卻很懷念「一起」參與戲劇製作的過程,也想再次感受沈浸在戲劇中的滋味。


Raindrop.2-3肢體動作與創意實驗

我也相當喜歡劇本導讀和舞台技術的課程,但沒有碰過太大的瓶頸,朱靜美老師的「肢體動作與創意實驗」,就有許多特殊的感觸。

大一上,我踏進戲劇系館,試圖加簽姚老師的排演課,不過因資格不服被老師當面拒絕,失望之際我又很想修關於表演的課,看見一間大門敞開的教室,我直接走進去坐下,想說被趕的時候再走出來就好。那是個不可思議的開始。在老師的介紹詞中,我逐漸判斷出這是一門給「外系生」的表演課,要經過「甄試」才得修習,隨即開始表演的測試,我就成功地修到同表演一的這門課。我原先就明白自己太放不開,在課堂中,看見外系的學長姊們大膽的表演,我也硬逼著自己進步,對於我生硬的肢體,稍微還是有些改善。但最重要地是,我遇見一群對戲劇抱有熱忱的他們,帶給我劇場的溫暖,也啟發我向上的動力。


The ocean.0.1我與戲劇—未來展望


在我求學的路上,我拼命的個性,讓我不停地追尋著更好,但卻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追,有時候甚至忘記了情感的單純。所幸持續地接觸藝術,時時提醒我關於生命的感動,逐漸地,我發現藝術其實沒有登峰造極,即便只有一個人為我的作品感到共鳴,也很足夠了。

升學選填志願時,我選擇生傳系,如今回頭並不後悔,就讀普通科系讓我可以看見藝術圈外的世界,但我對戲劇系仍抱有期待與想望,我想完成被拒絕的排演課,也想繼續參與戲劇系的課程。對於往後的志業,比起成為演員,我更想寫出樸實的劇本並學習當導演,往後我也會在各領域持續充實自我、在戲劇系修習課程,累積各方面的經驗。我想,一個好的劇場工作者,應該有更開闊的胸襟和多元的接觸與包容,才能帶來更多感動。

345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